半岛评论员 王学义
云南昆明六年级小学生陈某某,凭借一个关于结直肠癌基因研究的课题,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三等奖。7月14日,陈某某论文的推荐方、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省科协青科中心副主任许薇回应称,“目前,省科协已经成立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7月14日《新京报》) 详情戳>>小学生“基因研究项目”获全国大奖?
昆明六年级学生陈某某火了。此前,一个名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课题,先于2019年3月参加第34届昆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决赛,获得一等奖,而后于2019年12月获得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三等奖。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正是陈某某。对此,网友纷纷质疑:一名小学生开展的是博士生的课题,这可能吗?
一般来说,事情有两种可能性:其一,陈某某课题没问题,他是“神童”,网友纯属羡慕嫉妒恨;其二,陈某某的课题存在问题,是网友发现了猫腻。
先看陈某某是“神童”吗?大赛官网实验记录显示,陈某某在2018年1月9日写道:“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1月13日写道:“了解PCR技术的原理,大概了解为何通过荧光强弱的比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区区4天就有如此进步,太“神速”了。更惊人的是,15个月后,他就凭借课题获得了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相关项目一等奖,令人瞠目结舌。
再看陈某某的课题有无猫腻?据报道,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发布声明称,陈某某系“我所研究员之子”。另据多名研究人员证实,陈某某系该研究所研究员陈某彬与杨某萍之子。而被质疑的课题与陈、杨二人研究方向相近。
到底是真正的“神童”,还是父母铺路炮制的“造神”现象,目前还未有定论。云南省科协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都表示进行“调查”,希望早日调查清楚,公布结果。绝不能冤枉了孩子,更不能戕害公平。而且,拿着国家的科研经费,运用国家的科研设施,为自己孩子铺路,这不仅仅是“爱子心切”,更涉嫌以权谋私,违法违规输送利益。
小学生陈某某事件也揭开了“盖子”,让更多的疑问暴露出来。比如,一名小学生开展的是博士生的课题,大赛组委会之前就没有疑问吗?组委会有没有调查?这样的课题只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三等奖,那么一、二等奖又是怎样的“神级”存在?其他获奖者背后有无猫腻?这些都需要认真调查并公之于众。要知道,少儿科技创新比赛并非自娱自乐,在很多地方,相关奖项涉及中高考加分,事关最基本的教育公平。
我们都盼望越来越多“神童”涌现,科研能力越来越强,但绝不能容忍某些“前浪”不择手段将自己的“后浪”托出天际。这不仅会让“少儿科技创新”沦为笑话,更会毁掉很多人关于科研的信仰。那些习惯一手包办的家长,你以为自己是在帮孩子,殊不知正在亲手毁掉孩子。“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你想过孩子承受得起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