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 >

北京、澳洲、硅谷…陪读四年,辗转三国后,我发现不存在万无一失的教育

来源: 2020-06-18 10:43:50
来源:蓝橡树(ID:blue_oak) 本文作者:彤钰。悉尼大学IT硕士,曾在北京著名IT外企工作

来源:蓝橡树(ID:blue_oak)

本文作者:彤钰。悉尼大学IT硕士,曾在北京著名IT外企工作多年。曾在悉尼中文学校任中文老师,二个男孩的妈妈,喜欢阅读,写作,注重自我成长。美国硅谷中文学校老师,现居住美国硅谷。

出国前英语不用提前学?

我上当了

2008年,伴随北京奥运会的到来,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

我对孩子未来有着美好憧憬,希望孩子能在自由和爱的环境中成长和生活,而不是像我们这一代有太多束缚。因此,我们给他报了一所华德福幼儿园,之后上了一所私立小学直到一年级结束。

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都是非常爱孩子、耐心、负责的人,现在他12岁了,长成阳光,乐观,积极的大男孩,我想和他早期在爱的环境中长大也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我和先生在北京工作都比较忙,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真正开始了解孩子是我们移民到澳洲。那时哥哥八岁,弟弟四岁,我开始在家全职带两个孩子。

哥哥在国内学校学过一年英语,此外没有上过任何英语培训机构,来澳洲上学,我们才发现他只会二十六的字母和简单单词,等于是零基础。我本来以为英语不用提前学,到了当地自然就好,现在看来全然不是。

哥哥入学后上二年级,刚开始几乎什么都听不懂,好在老师让一个ABC的孩子帮哥哥翻译重要内容,但哥哥大部分时间还是“混混”。几个月后,哥哥说能听懂很多了,也参加学校组织的免费ESL课程(给母语是非英语,英语水平没有达到平均水平的孩子的课程)。

也是从这时开始,我开始抓哥哥学习,尤其是英语。

起因是看到有的孩子二年级就可以看四五年级程度的章节书,而我家哥哥还在单词上晃悠,再加上之前对孩子没有深入了解,他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那段时间确实很焦躁。

从那时开始,我就每天和孩子一块读书,全身心投入和孩子一块看书。从学校,图书馆借了好多书,从最简单一页只有一句话开始,每天都要读书一个小时,雷打不动。

刚开始儿子坐不住,随着认字量增大,书里内容吸引人,读书变成了一件有意思的事。陪读快一年,哥哥的阅读终于上了轨道,自己开始看章节书,不需要我天天陪着了,但我经常会和他一块讨论书里的内容,并对内容进行提问,写读书报告等。

后来哥哥读书的兴趣越来越浓,有时候自己读上大半天书而忘了吃饭,从五年级开始自己写小说,在各类英语测试里也名列前茅,大量阅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出了国语言自然就能跟上?

不可能的

我的个人体会是:

1. 在出国之前加强孩子英文学习,孩子会相对容易适应英文环境。不可否认的是,在英文环境下学习速度会特别快,尤其是听说,大部分孩子会在几个月之内的听说进步显著。

但就算是本地出生的孩子,英文读和写也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才会达到一定水平的,往往需要长时间积累。

2. 学校可以解决英语听说,但大多数公立学校只满足基本要求,还是需要家长和孩子课外付出。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和班级都可以借书回家看,还可以通过线上读书俱乐部订购书籍。

3. 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刚开始可以选一些孩子喜欢的读物,比如儿子刚开始自主读书的时候读的是澳洲非常流行的树屋系列,老鼠记者等。虽然这些书不是经典的读物,但是却能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从阅读中也认识了大量的词汇。

随着孩子读书能力的增强,知识面要更广。他们自己去图书馆借书,我都是要求小说类和非小说类的书要各占一半:小说,人物传记,科学,历史,音乐等等。

除此之外,经典书籍和他喜欢的书做精读。除了写正式读书笔记,经常都是我一边开车,一边让哥俩轮流着给我讲最近他们看的书,互相提问题,这个习惯我们一直保留至今。

儿子从刚去澳洲时零基础,到后来听说读写赶上了平均水平,再到后来整体英文水平达到了同龄孩子中顶尖水平,我们整整用了三年。

其实无论在中国还是澳洲,合适的引导,建立良好学习习惯和规则,发现孩子的兴趣,都不能指望学校老师或补习班能够做到多少,关键还是看家长。

同时,家长要深入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和情况。记得原来在北京的时候,老师给哥哥的评价都是这个孩子很聪明,学什么都不费劲,即使当时数学经常马虎,也会说他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当时我由于缺少对孩子深入了解,属于人云亦云。

后来经过长时间自己对孩子的观察和思考,我才能以一个更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原来一直飘飘然认为自己孩子很“特别”,到后来清楚的认识到孩子的优势在哪,那些地方需要家长去帮助。在了解自己的孩子情况之后,选择合适的辅导材料,事半功倍!

国外都是“快乐教育”?

不存在的

去澳洲之前,我们听说国外都是“快乐教育”,觉得比国内教育要先进很多,轻松很多,真正接触之后才有更深的了解和体会。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写过这样一句话,“国外的快乐教育都是给穷人的,中产阶层家庭甚至精英教育从来都不轻松”。

确实国外的好处是学生学得如何,老师不会Push,更不会给家长打小报告。他们的理念是学生应该对自己负责,而不是老师。

像哥哥刚去上学时,由于听不懂老师讲课,结果一个学期都没有交过数学作业,老师也没有特意告诉过他,他是第二个学期才知道的。

学校的教育只是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家长可以“散养”。我们所在的悉尼的公校一般都是9:30-3:30的在校时间,除去各种课间休息,午餐等时间,学生在学校的有效学习时间大概有四个多小时,而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会受益很多,相反孩子很多时间可能都没有有效的利用。

哥哥就曾经说,班里做项目,几个孩子一组,结果就是有的孩子做了大部分工作,有的孩子基本就是在那聊天,嬉戏。一个班级二十多个孩子,老师无法照顾到每个人,都要靠孩子自己。

澳洲的老师对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孩子,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我的整体感觉是有宽度但是深度不够只是浅尝辄止,数学尤其明显。

讲概念的时候老师会通过各种方法和教具去让孩子理解,但是同时数学也需要一定的训练和强化,而这部分就要落到家长的头上,不能完全指望学校和老师。

所以很多公校的孩子在课后会参加补习学校,或者各种才艺班,私校的活动会更丰富,无论是学术还是音乐,运动,竞赛等都会占用很多时间和精力,一点都不轻松。

比国内轻松的地方就是在学校的时间,老师上课形式多样,课程安排也不特别紧张,加上各种各样的活动……孩子在学校期间比较惬意。而且课后的作业不多,大部分公校小学的一周作业1-2个小时就能完成。

但是很多家庭为了准备上5年级的OC(天才班)或者考精英中学,有的在一二年级就开始补习,加上各种才艺课和运动项目,孩子的日程安排的也很满。所以无论在哪,无论在哪方面取得成绩,都需要努力和付出,这一点国内国外都一样!

没有固定教材,运动俱乐部强大

还有一个和国内学校很不一样的地方。

澳洲公立学校没有固定教材,无疑是给老师更多的空间去发挥。当然老师(公校老师不分科,班级老师基本教所以的科目,除了科学和部分体育项目)会有一些共享的资源去选择,也有定期的教学会议,但是具体选哪本书,每堂课教什么内容,每门课用什么形式讲,都是老师自己决定。

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数学,历史,科学,英语等各个科目每年初都是学生自己设计notebook的封面,老师上课时把材料打印发给学生。里面有学生的学习笔记,也有各种剪剪贴贴,涂色等,就像学生自己做了一本书一样。每一次孩子年末拿回来我们都要一块好好欣赏他们的“作品”。

对我们来讲,刚开始很难适应,在经历了一段彷徨期后,我开始研究教学大纲,看大纲上要求的各个知识点,然后挑选合适的课外教材给孩子用,之后再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教材和进度。

从刚开始我以澳洲本地教材为主,到后来挑选很多美国小学的教材,逐渐使孩子的学习上了轨道。我们来美国之后才发现,美国的公立学校也没有教材!

还想说说澳洲孩子的运动的体会。记得在国内的时候经常听说,“运动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用在澳洲非常贴切。澳洲孩子从4-5岁开始就有各种运动的俱乐部,足球,棒球,橄榄球等。

一年一个赛季或二个赛季,100-200澳元,每周一次训练,一次比赛,而且从2018年开始国家还有补助,真的是平民价了。很多教练都是业余爱好者,不是专业的运动员,但是我们遇到的都很认真,很敬业,很有爱心和热情的教练。

刚开始去的时候,我们都不太习惯参与,后来慢慢的才融入到俱乐部之中。每周六比赛的时候,家长都会观看,有的甚至是一家人一块都去助威,孩子也是从小就开始学着认真训练,team work,合作精神,还有重要的have fun!

围城内外各有利弊,

培养孩子拥有底层能力才是真谛

最近一年我们搬到美国加州硅谷,慢慢开始熟悉赫赫有名的硅谷教育。和澳洲相比,这边公立小学参差不齐,一般的公校也比较放养,每天1点半或者2点就放学了,很多亚裔家庭都选择去好的学区或私校。

私校选择很多,特别好的几个私校不仅仅需要家长财力,更需要孩子通过竞争激烈的入学考试。也有几个大众一点的私校,学费便宜一点,入学考试的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但学业,课外活动的压力也很大。面对琳琅满目的校内外各种资源,有些无从下手。

硅谷的教育资源更丰富,竞争也更激烈,大牛的父母和孩子也更多,每天在各种冲击下生活有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但是静下来想一想,无论在哪,还是要有自己的生活轨道和目标,尽量让周围的正能量影响自己而不是时时和他们去比较而后否定自己。

无论是澳洲,还是美国,整体都给孩子提供一个尊重个性、发掘孩子潜力、相对公平友善的人文环境,在国外长大的孩子的自我意识很强,思维开阔,也很开放。

但是也有一些移二代的问题,比如青春期开始的身份认同的迷茫,和亚裔父母在中西价值观上的冲突,缺乏竞争意识等。还有校园暴力,吸毒常态化,同性婚姻合法性等的社会问题也是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面对的问题。

但其实不管在哪里,孩子的底层能力都很重要,比如阅读能力、学习习惯等等。这些能力才是能够支撑孩子走下去的基石。家长们也应该调整心态,时而跳出小圈子着眼大局,和孩子一起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许我们的生活会别有一番风景。

我在海外陪读这四年,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认知,格局,眼界需要不断的提高,从而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看到更好的自己,从而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大家还在看
热词